eggs
发表于2007-4-24
180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这是一篇对设计构思产生过程的追记。因建筑地处敏感的杭州西子湖畔,夹杂于古典建筑之间,因此对设计不仅有形下的苛求,更须有形上的考较。后者相之于前者而言,正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高远所在,也是我们在西湖博物馆的设计中探求的...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82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绘画是一种通过对事物外在表象的描绘和表现,传达出事物所投射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的艺术。一般人习惯于城市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然而艺术家则会站在远处打量那些喧嚣之中的“城市”,通过城市这个主题来叙述人与客观事物以及现实生...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quququ
发表于2007-4-24
1111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竖向组织空间,使生活起居由二维平面功能划分转向三维立体功能分区,满足现代生活中个性化、多元化的追求,代表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伴随空间的转换,传统住宅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居住体转为居住和工作的综合...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73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空间形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是建筑创造不可或缺的物质表达方式。如何在从“建筑”到“建筑”的学习之外,引入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文本阅读与研究,培养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空间语言创造力和思维方式是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256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通过对正大广场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随之而生的“奇幻购物之旅”的解读,分析了捷得建筑师事务所“塑造内部空间环境体验性”这一建筑理念同经营理念的关系。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208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无锡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陈列馆综合体方案设计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着眼于太湖广场与建筑形象之间限定与创造的互动关系,并结合功能要求,探索建筑形象与市民公共活动场所的营造。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99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浦项广场位于接近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东端一处显要的转角用地上。设计工作开展时,除了道路以外,周围还没有其它可作参照的元素,考虑到公众以及私人领域的长远利益,这一设计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同时重点营造了自身的内部环境。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83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过对建筑与绘画和雕塑关系的历史回顾,讨论了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对建筑师及其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提出了建筑师必须重新将艺术所开启的视域结合到建筑中,丰富建筑设计的要素和手段。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quququ
发表于2007-4-24
72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针对当代荷兰的建筑细部设计,集中讨论了以下三个理论问题,建筑概念与技术的主次问题,标准细部做法与非标准化细部做法,细部与整体的关系,并进而概述了概念性细部,雕塑性强部,装饰性细部,没有尺度的细部,悦人的细部,极少...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796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有必要适度控制单体建筑的自我表达欲,而有限的范式很难胜任。建议从基地特征中寻找适用范式,并由此建立设计理性。“双塔”意象有久远的历史,普遍的认同感,也有相当的弹性,可以作为生成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意味的形态。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96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建筑可以被作为信息媒体被用来保存和发布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与人们进行交流。本文介绍了建筑具有的多种表达信息的技术和手段,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2411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像吞吃羚羊的蛇一样,隔音屏包含着Hessing展示厅,隔音屏有1.5km长,13m高,使A2高速公路旁的新公寓楼不受噪音干扰。A2高速公路自重建后有14条车道,在隔音屏中间融合的是国有的Hessing公司的汽车展示厅,展示着罗尔斯·罗易斯和...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131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在建筑“赋形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结构。在我们已取得许多现代结构手段之际,此书之出版很及时。“结构建筑学”的奠基者们曾访问华中科技大学,告知我们人如何变成EA.并教我们保持理性。书中讨论了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如“虚假结...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93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与艾未未的这篇谈话,讨论一些关于他的建筑实践的基本问题。对他来说,做建筑与他正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是在以另一种方式理解和描述现实的状态,去看待可能性,去做出必须的选择,去排除了不合时宜的陈词...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167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要将眼前的五本“小部头”的作品集放在一起写一篇书评的确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作为被“贝森书库——建筑界丛书”第一辑所选的五位建筑师,张永和、崔恺、王澍、刘家琨、汤桦都已经算得上中国建筑界的“明星”。不但是专业杂志常...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114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例,在分析中外设计机构的差异基础上探讨中国大型设计机构如何在日益国际化的建筑设计市场扩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196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针对目前在解读建筑中存在的误区——具象性释义现象展开论述。扼要介绍了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具象释义现象产生的条件及社会根源。指出对建筑的解读应从具象释义回归到感受建筑,而建筑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78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现代都市营造应当在历史文脉和现代城市的建筑空间与功能要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77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以2002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的独特视角,分析了这次双年展以个体思考与群体讨论相结合的策展模式:并从全球化和都市化背景下对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的关注,介绍了策展对象、策展内容以及策展主题的确定。最后还分析了在“都市营...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quququ
发表于2007-4-24
110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基于人车分流的理论,结合动、静态交通的组织方式,综合考虑小区内绿化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提出了以复合立体交通模式为骨架,完善小区环境设施塑造的模式。同时,以湖北省直机关公务员小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结合实际对复...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