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论文_给排水图片
本小组主要分享给排水专业论文,欢迎下载和上传相关资料。
  • 周热度
  • 月热度
  • 总热度

了解更多

今日主题:0    今日回复:0

zzami    发表于2010-12-16    164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COD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并与GB/T 11914-1989和ISO 6060-1989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控制依据和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标准样品RSD的质量控 制范围:≤3.5%,实...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6  

zzami    发表于2010-12-15    194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研究了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还原阶段及沉淀 阶段的pH值控制是关键。投药量控制合适,出水含铬量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5  

zzami    发表于2010-12-15    185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定值的分散性,并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质六价铬主要方法之一,根据其分析过程的操作步骤确定了其影响因素。在此评定了该方法测定水质中六价铬的不确定度.依照分析方法...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5  

zzami    发表于2010-12-15    137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粉煤灰具有多孔松散、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特性,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引起了 广泛关注。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是其中的热点之一,阐述了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的机理. 并在参阅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进...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5  

zzami    发表于2010-12-15    116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将粉煤灰、粘土及木炭粉按比例混合,烧制成陶粒,以铬(Ⅲ)质量浓度20mg/L的水溶液模拟废水为研究 对象,利用粉煤灰制备的陶粒吸附处理铬(Ⅲ),测试单位时间水流量、pH值、温度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煤灰、 粘土及木炭粉...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5  

zzami    发表于2010-12-14    178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南方某机械制造企业产生的电镀废水水体成分复杂,含有多种重金属、氰化物等,总排放量约1500t/d, 通过氧化、还原、絮凝沉淀等技术分别对含氰、铬废水预处理,再混合酸碱重金属废水进行处理,使得重金属、氰化 物等获得较好的处...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4  

zzami    发表于2010-12-14    192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电镀废水是含有酸、碱、重金属离子及其它有毒物质的一类废水。按电镀工序可将原废水分为含铬废水,含氰废水和含 硫酸废水三个系统。电镀废水不仅毒性大,而且难于处理,一直是废水处理领域的难题。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4  

zzami    发表于2010-12-13    146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重铬酸钾法作为测定COD经典方法,作为一个条件性的指标,严格控制操作步骤测定是取得准确结果的重要保证。该文针对分析过程中相关操作步骤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3  

zzami    发表于2010-12-10    156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实验研究了20l×4强碱性弱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溶液中Cr(VI)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树脂吸附Cr(VI)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醒, 吸附平衡过程符合Frendil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为控速步骤,树脂对Cr(VI)的吸...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0  

zzami    发表于2010-12-10    195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主要针对好氧移动床处理生活污水挂膜启动方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接种污泥对挂膜启动过 程的影响,同时对启动过程中微生物相的变化以及出水中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在温度为30~35℃,MBBR1和MBBR2均...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0  

zzami    发表于2010-12-9    152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力求全面分析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以实例演示了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全过程。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9  

zzami    发表于2010-12-9    176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分析了印染厂废水处理原有设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提标改造工程,确定了对碱减量、退浆废水进行 局部酸析分离的预处理工艺。在保留原来生物厌氧(兼氧).好氧处理为主的工艺路线基础上,增设了先水解 后接触氧化的综合处理单元,优化...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9  

wuxianlong    发表于2010-12-7    150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南京市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滨江中心城市,境内有秦淮河、金川河,莫愁湖,玄武湖等重要水体。城市有大量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本地水资源缺乏,水体水质状况堪忧,水资源利用技术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我们说南京市的“水问...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7  

zzami    发表于2010-12-3    141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 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 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3  

zzami    发表于2010-12-3    155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实验比较了绿藻(栅藻、小球衣藻、莱因衣藻、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实球藻、空球藻),硅藻(小环藻、舟型藻),中型裸藻,纤细裸藻,牟氏角毛藻(海洋硅藻)对造纸废水COD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硅藻中的舟形藻和小环藻对造纸废...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3  

zzami    发表于2010-12-3    151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利用厌氧反应器技术+高效絮凝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废水,CODcr 可从6000mg/L降到 2000mg/L以下,再用去除率高达90%的SBR序批式反应器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废水经处理可达标排放 (CODc ≤lOOmg/L)。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3  

zzami    发表于2010-12-2    157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采用碱性亚甲蓝萃取去除蛋白质、硫化物等干扰,然后经酸性亚甲蓝萃取法分析未经处理或 仅简单处理生活污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2  

zzami    发表于2010-12-2    269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通过对小东江近3a的常规水质监测与分析发现,小东江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运用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13a来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江水体污染从石油化工型 逐渐向社会生活型转变。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2  

zzami    发表于2010-12-1    117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采用均匀包裹沉淀法制得的CuO/y-A1203催化剂,利用XRD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应用于微波诱导氧化工艺中, 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等因素对活性艳模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催化剂投加...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  

zzami    发表于2010-12-1    116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给排水专业论文

为提高印染污水处理效果,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为絮凝剂,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联合使用时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的投加量、溶液pH、温度、沉淀时间对印染污水的脱色率、除浊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最新回复:mingxiangyou  20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