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文章_建筑设计图片
分享交流设计理论、建筑历史、建筑艺术、渲染表现技巧、建筑风水、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教育理论、CAD软件应用、建筑一般性问题、建筑细部等文章,你一定...
  • 368703成员
  • 5844主题
  • 6179回复
  • 0热度
  • 0周热度
  • 0月热度
  • 0总热度

了解更多

检索到5842条内容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69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从空间话语的历史出发,分析了现代主义早期“作为围合的空间”和盛期“空间作为连续体”的主导性空间观念,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空间作为对象的目的性和空间作为抽象,广延的物理量特质。最后,本文在空间与存在世界...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7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在对比和比较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极少主义及之后的表皮表现的形式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技术的发展,对空间与装饰所带来的新的思想变革——空间形式的美学创造使深层表皮在当代技术的驱动下,正成为形式...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226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文章通过对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连宅内部空间的分析,讨论了细小的尺寸和材料对建筑室内的影响.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91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当人们在“阅读”建筑时,总是希望能从某室外与室内的表征结构、空间、材料以及色彩等去体会建筑师意欲表述的意图与目的所在。假如其形式表达能引起关注,那么构成该建筑目前“形态”之间内在逻辑的依据又在那里?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124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卡诺瓦雕塑馆扩建是理解斯卡帕设计语言的最重要的作品.展馆中,神奇的采光设计与雕塑作品的戏剧性陈列构筑了艺术作品的解读与评析,对于建筑师,室内设计的过程即是种认知艺术的途径,在过程中,作品真正获得了自身的完整,而空...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96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在柏林西南一个高级住宅区中有一幢由两个并立的矩形立方体——一小一大,一土(混凝土)一木一一组成的住宅。它和周围建于上世纪二十与三十年代的典型地象征着“家”的传统住宅是那么的不同,以至路过行人免不了会被它所吸引。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6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这是一个造家的故事,同样也是一次职业建筑师遭遇业余施工队的试验,这里围合出一片清冥之境,散落着生活的情节,更收藏着住居者的情怀。或者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期待着一个可期待的方向。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3424人浏览  2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案将目光盯在了杭州城北的一座旧厂房,抛开束缚,让原始与现代、工业生产与生活情趣、冰冷僵硬与生机盎然这些充满矛盾的各种元素和谐并存于同一空间。工业味十足的建筑融入了设计人独有的气息后就变的生动、活跃起来。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104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通过对主要设计成员凯萨·布隆斯泰德和沃迪·凯威的背景,以及对私人住宅、餐馆、办公楼、图书馆、精品屋等案倒的阐释,向读者介绍了这家十分活跃的芬兰设计事务所,同时展现了北欧的室内设计风格。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9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重点由建筑(空间)概念的形成,工程构筑逻辑与地域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予以论述,探讨如何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段来综合反映尊重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设计理念。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2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德国统一之后,柏林作为国家新的首都开始了自身新的发展历程,继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改建与新建活动,为使新建区域能够融入现有的城市环境,柏林在延续并保留城市脉络与肌理的同时,建筑活动也正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1471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奇特的建筑。本文从其建筑特征着眼分析了该建筑在灵感与创意、空间与形态、隐喻与象征、色彩与肌理及简约与复杂等层面上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认为该建筑正是澳大利亚国家和历史的真实写照。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69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如果要给纷繁复杂的各咱理论寻找一个公共视域,城市应是首选。今天的学术评论,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批评”。一方面,建筑与城市学者不断从其他学科领域寻找灵感,而建筑与城市本身,也日益成为文化批评的对象。这里,...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148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1979年至1986年的广州是中国地域特征最明明显的城市,那时她的外来人口相对稀少,人们还可能空气和阳光中感受到影片《羊城暗哨》或《秘密图纸》所传达的资本主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而达到的视觉上的对立与和谐。如果说覃樟柯的《站...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3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有一张描绘敏感部位的国家地图上,代号为B(北京)S(上海)G(广州)的三个兴奋点浮现出来。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63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一直以来,只要是提到建筑,脑袋就发慒,千头万绪好像没法理出个线索来,只好剪出几团线头儿……关于城市的“梦魇”。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211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可能是由于最近经济疲软的缘故,危机感迫使高速增长的亚洲城市在看似永不停息的繁荣暑期之后以一种批评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泡沫经济急速膨胀时期,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事实上在许多重要领域已经落后,人...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96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平行阅读了马希米亚诺·福克萨斯的建筑与其他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并试图欣赏它们作为个整体时的魅力。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53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北京、上海、广州是当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三个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城市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

0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3    73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作者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转型形成了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冲突导致城市空间和城市生括的变化大批艺术家和建筑师以独特视角和作品形式参与了记录和描述城市的变化同时更表达了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