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ququ
发表于2007-4-24
91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从《建筑展览的“厚度”》一文引发对当代中国建筑展览(集合设计)现象的再思考.强调全面理解当代建筑的多元属性价值,并以原创性作为先锋性的评判标准,由此透视了当代中国建筑展览背后的功利与浮躁。提出真正的原创主要体现在...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129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以随笔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办公楼的设计背景,以“形式追随功能”为原则的平、立面及空间处理,对特定材质的精心选择以及在设计中应对的矛盾和困惑。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66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建筑大师张开济,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新中国建筑事业的曲折历程,他丰富的建筑人生,几乎囊括了那一代建筑师在时代洪流中可能选择的道路;他的建筑理想和设计理念,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144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北京印象居住项目设计及建造的过程,是围绕研究地域文化从一个基本理念出发由一个团队配合完成的过程,具有德国建筑设计的方法特点。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58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通过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评价的调查和城市地理及社会经济指针相结合,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法整理出城市意象的影响因素,并得到资料与现实的对应关系。该模式作为城市意象理论与统计学的整合应用,为城市...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173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哈尔滨理工大学南校区图书馆设计过程中,从校园环境,地形,气候,人的活动,文脉等方面对场所进行解读,并通过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材料与构造,造型与色彩等对场所进行回应。同时,运用了功能分区模块化理念和开放的设计思想。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726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设计的主要意图是保持和发展中国传统的院落格局和室内-风景-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哲学。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2027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建筑设计是贯穿项目全部建设周期的控制过程,在国内建筑技术与材料投资与建设周期的条件下如何去完成这个过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是每一位建筑师都关心的问题。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82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建立起一个对当代城市比较深入的认识已成为中国建筑师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将城市研究作为硕士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开设,以北京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至今已三个学期。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756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一、引言:指向城市的“主要建置”研究本研究是从考察,认识与理解北京的“主要建置”开始的,但我所最关心的却是作为城市的北京。对“主要建置”的考察是指向城市的,探讨个别“主要建置”的兴哀存亡以及它们对北京老城的影响并...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95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运动中的城市这一课题来自荷兰梅卡诺建筑事务所(Mecanoo Archrtecten)对2003年鹿特丹建筑双年展(Intemational Architecture Biennale Rotterdarn)主题的策划,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汽车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图表化的...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668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城市是所有事物(人口、建筑、工作、生活内容、日常经验等等)的聚集地,无疑与“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早期对密度的见解只限于科学的计算公式,建筑面积与场地面积之比,即是建筑密度。在我的印象里,这在当时几乎是评估小区或...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699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本文探讨一个一般性的权力空间构造。它反映在边沁设计的规训机构和韩非传统下的明清北京。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1542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没有密斯就没有现代建筑的今天,但他到底留给我们后人什么至今仍是个谜。本文试图以空间形式语言对密斯现象作出种客观的解释。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chrysanthem
发表于2007-4-24
75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从建筑学角度出发,关注世界范围内数码时代的建筑形态的发展,辨析数码时代建筑研究的特点,讨论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quququ
发表于2007-4-24
2384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以浙江省老年大学设计为例,由对制约设计的主、客体要素的特殊性分析入手.从“厚样的自然、有机的空间.理性的构建、人文的情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塑造主客互动、情景变融的老年大学校园的设计理念。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765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冯纪忠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创办者之一。对他进行访谈的内容主要有:他对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专业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名作方塔园等的设计背景.融台东西方文化的创作方法.包括意境的生成,理性和感性两条线索的把握....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124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清领台没多久,邵族即开始赋税并受汉人涵化,而被称为“化番”.其传统建筑之文献较台湾其他原住民族少许多.为了“原住民文化园区”兴建邵族建筑,以供展示之用.本研究透过文献、影像研究及长老访谈企图追索出邵族各类居住建筑...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660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始终伴随着移植和本土化的二重奏.即其格局,建筑形态和技术应用等层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共同作用。以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教会大学之——东吴大学为例证,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设特色.一方面为我...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
eggs
发表于2007-4-24
1703人浏览
1人跟帖 等级:
来自:建筑设计文章
在分析我国行政办公建筑现状的基础上.从杭州市滨江区行政中心的设计过程出发.以总体布局和环境设计两方面为主进行探讨,在保证空间高效合理的同时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以期对当前的行政办公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最新回复:push 2007-4-24